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晏本立/澡雪精神——庆祝第24届冬奥会中国画2(2)

来源:体育文化导刊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1-2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作品欣赏 二、晏本立中国画 “新六法”的提出 画家晏本立在大量研究并亲眼目睹中国当代艺术的不断出新和中国画艺术理论严重滞后的实际状况,大胆

▲作品欣赏
二、晏本立中国画 “新六法”的提出
画家晏本立在大量研究并亲眼目睹中国当代艺术的不断出新和中国画艺术理论严重滞后的实际状况,大胆提出了中国画“新六法”的艺术理论构想,发表了《中国画新六法——关于谢赫六法的思考与新六法论》。“新六法”不否认更不反对谢赫“六法”,而是在其理论基础上进行梳理更新、充电活血,使其更具时代活力,更能被艺术家灵活运用于现代艺术创造的更具中国特色的中国画艺术理论。中国画“新六法”为:一是气象灵动,二是酌情用笔,三是适意造形,四是黄金定位,五是随心赋彩,六是继往开来。
▲作品欣赏
三、中国画“六法”与“新六法”比较
中国画“六法”与“新六法”的条款基本对应,但内涵已有很大不同,且“新六法”富有新的内涵。
▲作品欣赏
一是气韵生动与气象灵动。
气韵生动是中国画的第一要义和最高要求,指作品和作品中刻画的形象具有一种生动的气度韵致和生命张力。气象灵动,是对作品和作品中刻画的形象的新要求,也是最高标准,是气韵生动升华后的形象再现。
其实,气和韵,气和象,乃至气韵和气象并非一义,而有着各自的内涵。气,主要指的是力和势,表现作品的阳刚之美;韵,主要指情和味,表现作品的阴柔之美;象,主要指景象、画面及其外延和内涵的意蕴,分为具象、意象(心象)、漫象、情象、抽象五个层次。中国画的“气韵”,乃指画面的气息和韵致,是贯穿于画面形象中的内在气质和审美节律,换言之,是一种精神。其关联点在于笔墨表现与画面形象之间的微妙契合,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画面“生动感”。中国画的“气象”,表现为气在笔力,象在纸上,是一种正大气象,较“气韵”更有新的层次和境界。至于“生动”和“灵动”,二者亦有区别,“生动”易于表现和看透,“灵动”却更含蓄更契合心性。
晏本立在论述气象灵动与气韵生动不同之处认为:一是气象属实,属虚中实;气韵为虚,为实中虚。生中有灵、灵中有生,灵在生之上,生在灵之中,生化灵,灵成精,而后见象,方为气象。气韵生动所能展现的艺术家的笔墨现象。只是混沌的朦胧的感性的觉悟过程中的理论,还没有上升为气象明晰的、理智的、灵动的真挚灼见。另诸多关于气韵生动的见解多是留于感觉,而不能成为可视可学的气象灵动。二是形质交合而得韵,是为气韵,气韵脱形质而后化象为气象。气韵若动、若行、若变、若修、有动词意,气象若静、若驻、若状、若果、有名词意,气韵如西方极乐、环球大同,深不可测,高不可攀,捉摸不定。一切处于想象之中;气象如返璞归真,大巧若拙、大象见形、大音闻声。如:脱胎换骨、庐山真面,菩萨化作青春美女、佛爷变为清晰老翁,形之化韵,韵之成象,风神潇洒不滞于物,安祥和谐,物我两忘,能婴儿矣!三是气象灵动乃是实形实象,实灵实情的。气韵生动,乃是虚形虚象、虚灵虚情的。气象灵动,超越了气韵生动的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糊涂的无法之境,而达到了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难得糊涂的真切之境,了然之境。气象灵动应作为当代国画品评和创作的一条新的标准。
▲作品欣赏
二是骨法用笔与酌情用笔。
骨法用笔,总的来说,就是指怎样用笔墨技法恰当地把对象的形状和质感画出来。中国画重书意,主张书法入画。董其昌说:“士人作画,当以草隶奇字之法为之。”赵孟頫则说:“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于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方知书画本来同。潘天寿讲:“作画要写不要画,与书法同。一入画字,辄落作家境界,便少化机。”《历代名画记》说:“故知书画用笔同法。”酌情用笔,故名思义,就是画家依据创作需要,为达到理想的画面效果所选择的合理合情的用笔方法,是骨法用笔的拓展和进步,是画家情感所致,既兴发挥时的写意性用笔方法。当单一的骨法用笔不能满足题材需要时,当画家性情喷发脱离了低级趣味时,当艺术家随心所欲、挥洒自如时,用笔自然洒脱灵动,有法无法、有意无意、得意忘形、酣畅淋漓,神品、逸品自生笔下,此时用笔怎一个骨法了得。

文章来源:《体育文化导刊》 网址: http://www.tywhdkzz.cn/zonghexinwen/2022/0122/726.html

上一篇:厘清古罗马角斗的来龙去脉,谈谈角斗表演为何
下一篇:冬奥会夺金登顶,这条路中国体育人披荆斩棘,

体育文化导刊投稿 | 体育文化导刊编辑部| 体育文化导刊版面费 | 体育文化导刊论文发表 | 体育文化导刊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体育文化导刊》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