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气韵生动与气象灵动。
气韵生动是中国画的第一要义和最高要求,指作品和作品中刻画的形象具有一种生动的气度韵致和生命张力。气象灵动,是对作品和作品中刻画的形象的新要求,也是最高标准,是气韵生动升华后的形象再现。
其实,气和韵,气和象,乃至气韵和气象并非一义,而有着各自的内涵。气,主要指的是力和势,表现作品的阳刚之美;韵,主要指情和味,表现作品的阴柔之美;象,主要指景象、画面及其外延和内涵的意蕴,分为具象、意象(心象)、漫象、情象、抽象五个层次。中国画的“气韵”,乃指画面的气息和韵致,是贯穿于画面形象中的内在气质和审美节律,换言之,是一种精神。其关联点在于笔墨表现与画面形象之间的微妙契合,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画面“生动感”。中国画的“气象”,表现为气在笔力,象在纸上,是一种正大气象,较“气韵”更有新的层次和境界。至于“生动”和“灵动”,二者亦有区别,“生动”易于表现和看透,“灵动”却更含蓄更契合心性。
晏本立在论述气象灵动与气韵生动不同之处认为:一是气象属实,属虚中实;气韵为虚,为实中虚。生中有灵、灵中有生,灵在生之上,生在灵之中,生化灵,灵成精,而后见象,方为气象。气韵生动所能展现的艺术家的笔墨现象。只是混沌的朦胧的感性的觉悟过程中的理论,还没有上升为气象明晰的、理智的、灵动的真挚灼见。另诸多关于气韵生动的见解多是留于感觉,而不能成为可视可学的气象灵动。二是形质交合而得韵,是为气韵,气韵脱形质而后化象为气象。气韵若动、若行、若变、若修、有动词意,气象若静、若驻、若状、若果、有名词意,气韵如西方极乐、环球大同,深不可测,高不可攀,捉摸不定。一切处于想象之中;气象如返璞归真,大巧若拙、大象见形、大音闻声。如:脱胎换骨、庐山真面,菩萨化作青春美女、佛爷变为清晰老翁,形之化韵,韵之成象,风神潇洒不滞于物,安祥和谐,物我两忘,能婴儿矣!三是气象灵动乃是实形实象,实灵实情的。气韵生动,乃是虚形虚象、虚灵虚情的。气象灵动,超越了气韵生动的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糊涂的无法之境,而达到了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难得糊涂的真切之境,了然之境。气象灵动应作为当代国画品评和创作的一条新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