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有关研究,位于阿尔泰山南麓、新疆的阿勒泰地区是世界滑雪运动最早的起源地,该地发现的一万年前的岩画上就有人物滑雪的图像。唐代编纂的《隋书》卷八十四记载北室韦“地多积雪,惧陷坑穽,骑木而行”。室韦为我国古代北方民族,北室韦为其五部之一,主要居住在现黑龙江省西北部。《隋书》北室韦“骑木而行”是我国古代关于冰雪运动的较早记载。而《新唐书》卷二百一十七“回鹘下”中记载:“东至木马突厥三部落,曰都播、弥列、哥饿支,其酋长皆为颉斤。桦皮覆室,多善马,俗乘木马驰冰上,以板藉足,屈木支腋,蹴辄百步,势迅激。”书中所说的“木马”可以视为最早的滑雪工具,这较之前的“骑木而行”更加明确。
宋人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详细记载了北宋、特别是徽宗时期都城东京开封的情况。该书卷十云:“(十二月)此月虽无节序,而豪贵之家,遇雪即开筵,塑雪狮,装雪灯,以会亲旧。”书中说言“塑雪狮,装雪灯”反映了宋人的冰雪娱乐活动。沈括的《梦溪笔谈》卷二十三则记载信安、沧景之间的人,“冬月作小坐床,冰上拽之,谓之凌床”。凌床是现有典籍记载中所知最早的冰上活动器具。信安、沧景现为河北霸州、沧州一带。
刘若愚《明宫史》卷一载:“自阳德门外皆可以至河。是河也,由北安门外药王庙西桥下入,潆洄洸漾,蓄泄惟谨,莲藕鱼虾味最美。其萑苇茂密,水禽上下,俨若江南景云。冬至水冻,可拖床,以木作平板,上加交床,或藁荐一人在前引绳,可拉三二人,行冰上如飞,遇积雪残云景更如画。”这一条材料反映了明代北京冬天的冰上运动。其中提到在冰上行走如飞的木质床,与上文宋代的“凌床”颇为类似。
及至清代,由于满族兴起于东北,对冰雪运动尤为重视。据金梁等编译的《满洲老档秘录》,早在入关之前的后金天命十年(明天启五年,1625)正月初二日,努尔哈赤在太子河上与众人举行冰上“踢行头”和赛跑游戏。针对赛跑游戏,根据成绩高低设置了奖项及奖金。这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冰上运动会。入关后,“冰嬉”被视为国俗。《钦定日下旧闻考》卷二十一记载在西苑太液池“冬月则陈冰嬉,习劳行赏,以简武事而修国俗。”每至冬季,清廷往往会在北海太液池等地举行冰嬉。《皇朝文献通考》卷一百七十五就详细说明了清廷开展冰嬉活动的相关要求及奖励办法:“冰戏,每岁十月,咨取八旗及前锋统领、护军统领等处,每旗照定数各挑选善走冰者二百名,内务府预备冰鞋行头、弓箭、球架等项。至冬至后,驾幸瀛台等处,陈设冰嬉及较射天球等伎。分兵丁为二翼,每翼头目十二名,服红黄马褂,余俱服红黄齐肩褂,射球兵丁一百六十名,幼童四十名,俱服马褂,背小旗,按八旗各色以次走冰较射。陈伎毕,恩赏银两,头等三名各赏银十两,二等三名各赏银八两,三等三名各赏银六两,其余兵丁各赏银四两,俱由内府广储司支给。”
乾隆皇帝特别重视冰嬉,为此还撰写了《冰嬉赋》一文。他还要求内廷诸臣各制一篇呈览。时任刑部侍郎的钱陈群即撰有《冰嬉赋》,收录在其《香树斋文集》卷一中。乾隆嘉庆时期学者石韫玉在《独学庐五稿》卷二《明韩襄毅公游西苑记跋》一文中,详细记录了自己至瀛台观赏冰嬉的见闻。
冬天在太液池上玩冰床是清人记录的重点。高士奇所著《金鳌退食笔记》卷上“太液池”条中记载了寒冬之时北海冰上的玩拖床之戏。清人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中“冰床滑擦”条言冰床名为“托床”,与此前的“拖床”应为一物。而乾隆皇帝在坐过冰床后,撰有《御制腊日坐冰床渡太液池志兴》一诗,抒发自己坐冰床的感想。
除了冰嬉和冰床之外,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十二还记载了宫中冬月“打滑挞”的游戏:“禁中冬月打滑挞,先汲水浇成冰山,高三四丈,莹滑无比,使勇健者着带毛猪皮履,其滑更甚,从顶上一直挺立而下,以到地不仆者为胜。”打滑挞可以称为古代的滑冰游戏。
在清代,着冰鞋滑冰是喜闻乐见的活动。《都门竹枝词》收录了《冰鞋》诗一首,其中“跌倒人前成一笑,头南脚北手西东”形象反映了滑冰的乐趣。晚清诗人宝廷诗集《偶斋诗草》卷七收录《冰鞋》诗,用诗歌的表现手法,再现当时之人着冰鞋滑冰的情景:“铁若剑脊冰若镜,以履踏剑摩镜行,其直如矢矢逊疾,剑脊镜面刮有声。左足未住右足进,指前踵后相送迎,有时故意作欹侧,凌虚取势斜燕轻。飘然而行陡然止,操纵自我随纵横,是耶洛仙非例子,风胡能御波能凌。”《津门杂记》卷中记录了晚清之时天津一地冬月用冰床、跑凌鞋的情况。冬季玩冰床、溜冰鞋已然成为北方各地冬季的习俗。
文章来源:《体育文化导刊》 网址: http://www.tywhdkzz.cn/zonghexinwen/2022/0206/746.html
体育文化导刊投稿 | 体育文化导刊编辑部| 体育文化导刊版面费 | 体育文化导刊论文发表 | 体育文化导刊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体育文化导刊》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